小小说丨悬壶之下
时间:2025-10-16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悬壶济世”的牌匾高悬于县中医院门楣之上,字迹遒劲,凝聚着医者沉甸甸的承诺。梁志远习惯在清晨踏入院门时抬头望它一眼,那上面曾经承载着他全部的热望与理想——他自普通医生一步步走来,那些伏案钻研的深夜、实验室里专注的汗水,都曾为这牌匾增添过无声的荣光。
梁志远早年确实有些“悬壶济世”的风范。他出身清寒,深知群众疾苦。诊室里,他时常为囊中羞涩的患者悄悄垫付药费;义诊时,不顾山路泥泞,背着药箱跋涉数十里救治病患;为了攻克疑难杂症,一宿宿抱着医书埋头研究……
那时的他,内心纯粹信念坚定。办公室墙上“大医精诚”的条幅,是他亲手所书,他坚信“精”字是医者本分,“诚”字是医者良心。
四十岁那年,他凭借过硬的医术和管理才干,走上县中医院院长岗位。上任之初,他在全院职工大会上掷地有声:“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咱们手握的是听诊器,不是敛财的工具。” 他带头拒绝医药代表的宴请,在会议桌上审议通过“药品采购阳光化” 制度,连办公室的茶叶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职工们都说,跟着这样的院长干,心里踏实。
变故,始于一场看似纯粹的“学术交流”。医药代表陈鑫盯上了这位油盐不进的院长,几次送钱送物都被严词拒绝。转机出现在一次中医学术研讨会上,陈鑫偶然听闻梁志远最崇拜A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便托了多层关系,硬是促成了梁志远与老中医的会面。
当梁志远握着老中医的手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被陈鑫精准捕捉。此后半年,陈鑫成了梁志远的 “学术助理”,不仅自费陪他跟师学习,还陪他整理研究老中医的手稿。在古朴的医馆里,师徒探讨医理时,陈鑫总是恭敬地端茶倒水,席间只聊药材特性与炮制工艺,绝口不提金钱生意。
腐败像藤蔓,缠上梁志远的脚踝时,他以为是春风,不觉与陈鑫越走越近,甚至引为知己好友。
这份“知遇之恩”成了突破口。当陈鑫提出代理的中药颗粒想进入医院时,梁志远没多想便提议单位将其纳入采购清单。起初他坚守底线,分文不取,可陈鑫总有“贴心”的理由:“梁院长,这是厂家给的临床研究经费,您牵头做药效分析,理应得这份报酬。”从几千到几万,这些打着“科研经费”旗号的好处费,慢慢侵蚀着梁志远的心志。
当思想防线松动,贪欲占据上风后,梁志远在深渊里滑落得越来越快。他开始在药品采购单上签字时心不在焉,在设备招标会上对陈鑫推荐的厂商“高抬贵手”。有次财务科提醒某笔药款拨付异常,他竟理所当然地说:“这个药品商的药质量过硬,早点付款是应该的。”办公室的抽屉里,渐渐塞满了“土特产”,里面裹着的现金越来越厚,而那些被他默许的“潜规则”,正在一点点蛀空医院的根基。
当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人员走进他办公室时,梁志远正在整理书柜里的一摞荣誉证书——那是他早年凭医术获得的嘉奖。工作人员从他书柜夹层里翻出的,除了现金,还有一本他亲手批注的《本草纲目》,扉页上“医者仁心”四个字被摩挲得发亮,与旁边记录着收受贿赂的笔记本形成刺眼对比。
谈话室里,梁志远盯着洁白的墙壁,恍惚回到了熟悉的医院,他忆起了第一次穿上白大褂那天,获得患者点赞时满心的欢喜与豪情;也忆起了信念动摇后,第一次收下好处费时窗外的惊雷;忆起了利欲熏心时,为医药商“辩护”的振振有词;忆起了自查自纠时,刻意回避的心存侥幸……
思绪漫游,不觉已泪流满面,他提笔在忏悔书上写下,“我给许多人开过药方,却治不好自己的贪欲,守不住自己的底线。如果能重来,我一定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住纪法底线,以廉洁自律守护‘医者仁心’。” 这迟来的“药方”上,点点落泪如字字泣血,是警钟、是警示、是警醒。
警车远去,喧嚣褪去,医院里“悬壶济世”的牌匾依旧高悬,阳光穿过云层落在上面,仿佛在无声提醒往来者:廉洁自律者方能致远,不忘初心者方得始终。(容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
原文链接:https://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51010/gxjjw68e8c1ce-19966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10-16省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
- 2025-10-16“黄沙狮子,我们来守护”
- 2025-10-16年味渐远 岁月如歌
- 2025-10-16如果你要写“检察蓝”……
- 2025-10-16与诗词作伴,共赴春天
- 2025-10-16万家忧乐到心头
- 2025-10-16援助故事 | 洛扎女孩在阜...
- 2025-10-16援助故事 | 任祥玉: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