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故事 | 洛扎女孩在阜阳
时间:2025-10-16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跨越千里,是藏地高原与江淮平原的相望;携手同行,是检察初心与法治信仰的共鸣。当来自西藏的德吉措姆走进阜阳市颍州区人民检察院,这场跟班学习便不再是简单的业务交流,更成为两地检察人互学互鉴、共促成长的纽带。
我们记录她的故事,既是见证一位西藏检察干警的执着与坚守,更想展现新时代检察队伍中,那份跨越地域、不分你我的团结力量,让这份温暖的双向奔赴,成为推动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藏地到颍州
她的检察之旅温暖而坚定
“在西藏,我们常常要翻山越岭去办案,那里的山路崎岖难行,但大家都没有丝毫怨言。”德吉措姆坐在颍州区检察院的办公室里,回忆起在西藏的检察工作,眼神中满是坚定。这位来自西藏洛扎县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如今正在颍州区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进行跟班学习,她的到来,为两地的检察交流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德吉措姆所在的西藏基层检察院,地处偏远,洛扎县当地没有设置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要去山南市看守所,路途遥远,提审一名嫌疑人来回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但这些困难从未阻挡她对检察工作的热情。每一个案件,她都认真对待,仔细审查每一份证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深知,自己手中的案件,关乎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关乎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来到颍州区检察院后,德吉措姆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她总是提前到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拿着笔记向同事请教。她的认真负责和勤奋努力,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措姆不仅肯学,还特别热心,会主动帮助我们梳理证据、整理案件疑难点、搜索相关案例,有她在,我们办案效率都提升了不少。”颍州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说。
在生活中,德吉措姆也感受到了来自颍州区检察院同事们的温暖。食堂师傅会特意为她准备适合她口味的菜品,大家还会带她去阜阳博物馆、阜阳图书馆等场馆,向她介绍阜阳的风土人情。
而她也会和同事们分享西藏的文化和习俗,大家对那片神秘的土地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里,我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大家都很照顾我,我们就像一家人。”德吉措姆笑着说。
德吉措姆的到来,不仅促进了两地检察工作的交流,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她将西藏检察干警的淳朴和坚韧带到了颍州,也在这里收获了成长和温暖。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她会将所学所悟带回西藏,为西藏的检察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也期待两地的检察交流能够更加深入,共同书写检察事业的新篇章。
关于这次跟班学习
德吉措姆说:
作为一名西藏检察干警,怀着“取真经、强本领”的初心,我奔赴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检察院跟班学习。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跨越地域的“充电赋能”,更是一场直抵内心的思想淬炼。从党建业务培训到案件实务研讨,从庭审现场观摩到红色基地研学,每一项安排都让我在对比中找差距、在学习中明方向,收获颇丰、感触至深。
此次学习最直观的收获,是对颍州检察机关“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办案理念的深刻体悟。
1.培训赋能强理论。两级院党建业务培训,让我进一步明白“党建引领业务、业务检验党建”的深层逻辑——通过党建凝聚团队合力,以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破解办案中的难点堵点,这为我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方法论”。
2.研讨交流拓思路。参与案件讨论会时,内地同事“以证据为核心”的严谨思维、“穿透式审查”的办案视角令我印象深刻。面对复杂案件,他们不是局限于案卷材料,而是主动溯源证据链条、预判争议焦点,这种“向前一步”的履职意识,正是我需要补足的短板。
3.庭审观摩学技巧。现场观摩庭审,让我对“出庭支持公诉”有了全新认知。公诉人在法庭上的讯问节奏把控、举证质证逻辑、法庭辩论回应,不仅是法律专业能力的展现,更是沟通表达、临场应变能力的综合考验。这也让我意识到,办好案件不仅要“案结”,更要实现“事了、人和、政通”的良好效果。
此次学习不仅是业务上的“取经”,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补钙。
1.道德讲堂明初心。道德讲堂中,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带领大家回望那段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了干警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结合自身办案经历,分享了他们在司法办案中的真实故事。
让我深刻体会到“检察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办理每一起案件、接待每一位群众的细节里。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检察担当,为我树立了看得见、学得来的榜样。
2.红色精神铸忠诚。走进聂鹤亭纪念馆,在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前,先烈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震撼人心。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是“铭记历史”的缅怀,更是“赓续血脉”的宣誓——作为新时代检察干警,我们更应扛起“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公平正义”的使命,以司法为民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烈。
陌生的环境里,颍州区院同事的热情帮助、细心关怀,让我快速融入新的集体,也让这段学习经历更添温度。工作学习上,他们倾囊相授,他们深厚的法学功底、严谨的职业操守令人钦佩;生活上,他们周到地解决了食宿交通等生活问题,领导第一时间与我们深入谈心,细致了解学习需求、专业短板,言语间充满真诚的关切与殷切的期望。这份真诚与友善,不仅拉近了地域距离,更让我明白:检察事业是“一家人”的事业,无论身处高原还是内地,我们怀揣着同样的法治信仰,朝着同样的公平正义目标前行。
一个月的学习虽短,却在我心中种下了“对标先进、追赶超越”的种子。回到西藏岗位后,我将把此次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以更严谨的态度办好每一起案件,以更务实的作风服务群众,以更坚定的信念践行初心,努力在高原检察事业的沃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担当与答卷。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dwjs/jcwh/202510/t20251009_71667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信息
- 2025-10-16省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
- 2025-10-16“黄沙狮子,我们来守护”
- 2025-10-16年味渐远 岁月如歌
- 2025-10-16如果你要写“检察蓝”……
- 2025-10-16与诗词作伴,共赴春天
- 2025-10-16万家忧乐到心头
- 2025-10-16援助故事 | 洛扎女孩在阜...
- 2025-10-16援助故事 | 任祥玉: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