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检察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检察文化 > 正文

援助故事 | 任祥玉:我与山南的双向奔赴

时间:2025-10-16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初踏上青藏高原时,天空蓝得令人心颤,云朵低垂仿佛触手可及。海拔三千多米的风卷起经幡,如同天地翻阅千年经卷。站在这片土地上,我忽然就懂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深意——这是一种刻进山河肌理的厚重和赤诚。看着路边朝拜者俯身叩拜的虔诚,我仿佛听见了千年前的吟诵:“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彼时,面对即将开启的援藏之旅,我心中满是雀跃与忐忑,而今行程过半,那份心绪已沉淀为淡然与笃定。

  控申一线:

  以耐心为盾,用专业传温

  到山南市检察院后,我被分配到第八检察部工作。办理的第一起信访就是一位藏族同胞的越级访。为了妥善化解该越级访,次日,我和当地检察官一同驱车出发,先后去了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基层派出所,一步步核查细节、摸清情况,带着基层检察机关一起干。虽然按照同级监督的原则,案件交由基层检察机关开展监督,但是我撰写了详细的线索移送函,一直与基层院保持着密切沟通,最终该信访案件得以妥善处理。那一刻我明白,检察工作从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卷宗、不是一个文件转交任务,而是在接访中读懂各族同胞的“急难愁盼”,要以规范标准把首办责任抗在肩上,更要在“缺氧不缺精神”的坚守中,把司法为民的温度传递到每一处。

  后来我才知晓,西藏边境地区的居民,往返一次市区往往要耗上几天,“跑一趟”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正因这份不易,西藏检察机关在边境地区建起了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让精准、高效的服务顺着山路延伸、送到牧民身边。而边境同胞们也用最朴素的方式回应这份守护:他们在蜿蜒的边境线上放牧,身影化作流动的界碑,在陡峭的山地里耕种,仿佛无声而坚定的哨兵,把对家国最深的眷恋,种进了每一寸土地。

  业务帮扶:

  让安徽检察经验在雪域落地生根

  作为一名援藏检察干警,西藏的地理环境不仅是令人神醉的风景,更是履职直面的“战场”。稀薄的氧气、强烈的紫外线、弯曲的山路都是自然赋予的“考验”。安徽检察机关定点援助的四个基层院都是海拔高、路程远的县,第一次前往浪子县院的路上,陡峭的山路已让我心生敬畏。后来再去往洛扎县院的路上,更让我震撼不已:车辆在悬崖峭壁间穿行,脚下是河谷中奔涌的江水,沿途还能看到被泥石冲垮的道路,每前行一公里,都透着不易。到洛扎后,我和其他安徽援藏队员一同指导该院办理一起审查逮捕案。

  在案件研讨过程中,我随口问承办人:“准备什么时候去提审?”,她的回答让我心头一紧:“两个人都关在山南市看守所,准备周六去提审,提审以及路途时间需要3天。”那时候,我才知道,整个山南市只有一个看守所,县里是没有看守所的,而错那、洛扎、隆子等等比较偏远的县市,哪怕案件再少,也要耗费大量精力往返。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如同高原上静静绽放的格桑花,坚韧而美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的精神。

  检察职能,在西藏这片土地上被赋予了更特殊的意义。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作为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正在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这幅绿色画卷,正在雪域高原上徐徐展开。而司法机关办理的每一起破坏生态环境案件,都是在为“地球第三极”的纯净筑起防线。

  在开展山南市检察院“一站式”帮带期间,针对错那、措美检察院办理的两起破坏生态环境案件,我和安徽检察援藏队员从侦查方向、涉案人员锁定、受污染样品取样检测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还从深化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综合治理角度,提出加强行业监管源头治理的建议。在错那市检察院举办的检法同堂培训上,我还围绕污染环境罪、非法采矿罪等生态和自然资源领域的常见罪名,结合典型案例拆解审查认定要点与法律适用细节,希望把经验实实在在传递出去。

  双向交融:

  从“异乡客”到融入山南的“自家人”

  援藏之旅,于我而言不是单向的“奉献”,而是双向的“收获”,不是单纯的“教导”,而是彼此的“成长”。在藏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帮助指导市县两级检察院规范录入各类信访件15余件、解决信访问题20余个、评查控申案件10件、办理信访件3件。我始终记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安徽检察信访工作中“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做法传递给市县两级院控申部门同事,盼着能留下一批永远“带不走的专家”。

  对于案件评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结合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靶向指导,推动控申整体办案水平提升。其间,我还参与刑事案件讨论4次、参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1件、参与山南市院第二届优秀公诉人竞赛笔试阅卷和论辩初赛的评委工作。每当与山南市检察院的同事们共论案情、剖析法理时,我都能感受到心灵上的丰盈与启迪,我们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不仅是法律知识的拓展、辩论技巧的精进,更是一种看待正义的多元视角,这些收获,都悄然沉淀进我的职业生涯中。在公诉人赛场上我更见识了太多的优秀同事,他们面对突发提问临危不乱,阐述观点张弛有度,辩论时侃侃而谈。能与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的人同行,我深感荣幸,也愈发珍惜援藏时光里的每一次经历。

  一段援藏路,一生雪域情。为了留住这份羁绊,在山南市检察院的院子里,我亲手种下了一株丛生香水月季。看着它抽枝、长叶,就如同我对西藏的感情,在时光里慢慢加深、愈发浓烈。而藏族同胞的淳朴善良、真诚慷慨,让这份爱扎得更深。记得一天下班后我和同事散步时,一位藏族大姐热情邀请我们到其家中做客,她递来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激动的和我们讲述着现在幸福的生活。看着她眼里闪烁的光,我仿佛看到了云影掠过蓝天的澄澈,看到了党的光辉洒在高原的温暖。那些建在半山腰的标语——“祖国万岁”“党的光辉照边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更像一道坚定的光芒融进我的心头,让我沸腾,让我奋进。

  “援藏”于我,实为“缘藏”,是这片雪域,重铸了我的使命。这片土地一望之下,生命壮阔。西藏的雪山教会我坚守,藏族同胞的淳朴教会我真诚。无论身处平原还是高原,变的是地理坐标,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无论面对何种复杂的环境,依法履职的担当永远不能丢。余下的援藏时光里,我会继续以务实的作风传递安徽检察优秀经验,因为我知道,这场与山南的双向奔赴,还在续写更动人的篇章。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dwjs/jcwh/202510/t20251009_716676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检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检察内参 w.jc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