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侵犯商业秘密被依法判刑
时间:2022-02-18 作者:佚名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记者吴贻伙 通讯员查丹)三名80后年轻人注册成立新的公司后,通过原任职公司的技术资料生产销售类似产品,给原任职公司造成5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日前,由安徽省宣城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这起案子,一审法院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朱某、郑某、王某有期徒刑八个月至七个月,各并处罚金10万元。一审宣判后,三名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安徽某数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数控公司”)系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高端工业自动化装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技术资料设有保密措施且未许可他人使用。
被告人朱某、郑某、王某先后入职该数控公司,且均与数控公司签有保密协议,郑某同时还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
2019年6月,被告人朱某、郑某、王某共同注册成立杭州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能公司”),拟生产类似于数控公司的产品,由郑某、王某二人隐名实际运营。自2020年3月起,被告人朱某、郑某、王某先后通过数控公司技术部经理王某甲(另案处理)等人获取了数控公司的图纸等相关技术资料及客户信息,并以此组装类似生产线并销售给多家公司,给数控公司造成经济损失57万余元。
2021年5月,被告人朱某、郑某、王某被抓获归案。此案由宁国市公安局侦查终结,并移送宁国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同年10月,宁国市检察院将此案转至宣城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办案过程中,宣城市检察院立足案件事实、证据采信、案件定性等方面,围绕案件难点开展分析论证。承办检察官还多次走访被害企业了解案件情况,听取相关诉求,为被害企业答疑解惑。
宣城市检察院认为,被告人朱某、郑某、王某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情节严重,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遂就此案提起公诉。日前,法院开庭审理该案,三被告人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没有异议,并自愿认罪认罚,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检察机关起诉认定的全部犯罪事实及提出的量刑建议均得到法院判决支持。
(原标题:使用老东家的技术资料“克隆”产品 三名80后侵犯商业秘密被判刑)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dfjcdt/202202/t20220218_5448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河北邯郸:成立检察机关妇女联合会
最新信息
- 2022-02-18民事检察部门:认真履行民事...
- 2022-02-18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深化“派...
- 2022-02-18经济犯罪检察部门:依法惩治...
- 2022-02-18省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
- 2022-02-18职务犯罪检察部门:紧紧围绕...
- 2022-02-18检察日报:在检察实践中创新...
- 2022-02-18检察建议推动制定地方标准,...
- 2022-02-18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揪出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