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检察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检察技术 > 正文

从“办案能手”到“AI导师”:揭秘AI助手背后的“检察官天团”

时间:2025-10-16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数字检察 · 办案新一线

  如今,在安徽省许多基层检察院,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AI助手)已成为检察官案头的“标配”。无论是盗窃、危险驾驶等常见案件,还是涉及大量卷宗的复杂案件,AI助手能在阅卷、证据摘录、文书生成、案卡填录、矛盾点排查等关键环节提供有力支撑。在庐阳、蜀山、巢湖、明光、八公山等地,AI助手已从“新鲜事物”成长为提升司法质效的“主力军”。

  而这背后,离不开一支由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精心组建的专业团队。他们从全省多地抽调的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与技术专家一道,历时数月,将深厚的司法实践智慧“注入”AI系统,完成了从“办案能手”向“AI导师”的转变,也获得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的认可与肯定。本期,我们走近这个“业务专班”,聆听他们的故事,揭秘AI助手从构想变为现实的匠心之旅。

  科学组队

  一场业务与技术的“双向奔赴”

  一个懂业务的AI,必须由最懂业务的人来参与塑造,AI助手的成功,首先源于团队配置的科学性。安徽省检察院在专班成员的选择上,体现了清晰的战略意图: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检察官把握方向,也有一线活跃的年轻骨干贡献智慧,更有同时具备科技与业务交叉背景的成员充当“翻译官”。

  作为专班核心成员,淮南市八公山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杨雪华成为AI助手的“引路人”。她回忆,项目初期最关键的决策,就是摒弃“花架子”,直击核心痛点。“我们决定不在简单或者浅显的文书规范中作文章,大模型的深度推理不能发挥价值,且实战作用单一,最终在省院和业务专家的统筹下,决定攻坚最难、也最耗时的全流程审查报告辅助生成。这一定位决定了AI助手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真正为基层减负的雪中送炭。”

  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四级检察官助理李婉秋、巢湖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五级检察官助理阚冰冰、明光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李云飞,作为常年扎根一线的检察办案人员,他们的任务是将抽象的办案流程“翻译”成机器可读的逻辑。“我们需要将每个案件要件构成、定罪量刑过程一点点拆解,就像给AI写一本详细的‘办案说明书’。”李婉秋解释道。

  而蜀山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李斌,因其曾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独特背景,成为了连接业务与技术的宝贵桥梁。“我能理解技术人员说的实现难度,也能用业务语言向专班同事解释为什么某个需求需要折中方案。”李斌说,他对于人工智能的独到解读的角色就是“翻译”,为AI助手的研发与实战带来更多启发与思考确保双方在“双向奔赴”中不跑偏,这种复合型人才是团队高效协作的“润滑剂”。

  匠心打磨

  在“海量喂养”与“小步快跑”中淬炼智慧

  AI助手的智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赋予技术“法律思维”,海量的数据“喂养”和持续的迭代优化“炼”成的。“经过试用发现,最初给的规则范围太窄了,又回到了过去简单的辅助关系。”李斌坦言,“初始的AI助手效果不甚理想。”

  团队迅速调整策略,转向更扎实的规则梳理和数据标注等底层能力的优化。“专班检察官积极梳理业务规则,采集全省风格不一、形式各异的证据规则及认定内容等信息,通过梳理得到一个最优解”,阚冰冰表示。

  李婉秋则指出构建高质量数据集也是核心工作:“第一步是‘粉碎’法条,将每一部法律、每一个条款、甚至每一个罪名(进行精细化的拆解和标注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作量。其次,是教会AI能够辨别各种证据类型,要从全省案件中尽可能找齐所有种类,一一进行数据筛选、纠错、脱敏、标注,再让技术人员拿回去做训练。”

  “这是一个‘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过程,”阚冰冰总结道。省检察院建立了每周调度机制,广泛收集试点检察院的反馈,专班再据此进行优化。“表面上看是几个成员的探索试错,实际上则是全省检察官与信息化人员、研发工程师的集思广益,系统在不断调优,能力在不断增长。”正是这种开放、务实、多样的打磨机制,让AI助手迅速从“能用”进化到“好用”。

  攻坚克难

  每一个“好用”功能的背后

  如今检察官们习以为常的便捷功能,背后都是专班与技术团队攻坚克难的成果。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工作模式。

  李云飞重点关注“矛盾点检测与分析” 功能。这个能自动比对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被害人陈述是否存在逻辑冲突的功能,是AI具备初步逻辑思维的体现。“这不再是简单的关键词提取,它需要理解证据之间的关联,挑战极大。但一旦实现,就能成为检察官的‘第三只眼’,有效减少瑕疵证据,提升办案质量。”李云飞说。

  李婉秋则对“图片信息智能识别” 功能印象深刻。“比如一张转账截图,AI能自动提取时间、金额、交易方并生成规范描述。这个功能从无到有,极大减轻了检察官审查经济类案件海量流水的负担。”这些看似细微的突破,共同构筑了AI助手强大的实用价值。

  未来可期

  从“流程辅助”迈向“认知增强”

  作为系统的深度建造者和首批使用者,专班成员对AI助手的未来有着更深刻的期待。他们希望AI能进一步从“工具”走向“伙伴”,实现从“流程辅助”到“认知增强”的跨越,同时能够面向更多类型案件拓展能力,成为更全面的“助手”。

  从科学团队的“双向奔赴”,到匠心打磨的“海量喂养”,再到关键功能的“攻坚克难”,这支特殊的“业务专班”以其专业、专注和匠心,为AI助手注入了精准且实用的“业务灵魂”。他们的实践充分证明,技术的成功应用,关键在于“人”。

  正是检察官们的深度参与,确保了AI工具与司法实践的无缝契合。这个“灵魂打磨团”的故事,不仅是安徽数字检察建设的生动注脚,也为未来更深层次的人机协同探索了宝贵路径。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kjqj/202510/t20251015_717555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检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检察内参 w.jc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