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检察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检察业务 > 正文

【检察日报】一体谋划多维协同 全力构建数字化监督体系

时间:2025-09-28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人民检察院  

  

  一体谋划多维协同

  全力构建数字化监督体系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

  河北省检察机关积极响应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部署,全力推动民事检察工作数字化转型,通过高位谋划、平台建设、模型应用等多维度发力,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数字检察工作体系。2024年以来,建成了集线索审查、案件办理、科学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事行政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在提升监督质效、创新监督模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更新工作理念,树立数字化监督思维。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靶向指引。省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数字检察工作,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董开军多次提出要在落实数字检察战略上做文章,要求各级检察人员强化数字检察工作理念。强调要将数字赋能法律监督纳入民事检察核心任务,推动大数据等科技创新成果与民事检察业务深度融合。二是深化督导调研为一线解难。今年以来,省检察院“一把手”带队先后赴多地就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直面基层检察院在数据获取、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堵点问题,为推进数字赋能民事检察工作提供实践基础。三是借力高端智库助能力提升。省检察院先后邀请多位知名专家为全省检察干警开展专题授课,着力提升检察人员的数字思维和能力。

  二、研发建设平台,筑牢技术支撑基石。省检察院2024年研发建设了民事行政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并于今年1月1日在全省三级检察院正式贯通运行。平台设置了“案源汇聚线索智筛”“赋能办案专业辅助”“类案监督模型参考”“态势分析科学管理”等四大应用场景。归集12309检察服务中心、信访局阳光信访、“易申请”便民服务窗口等渠道的案源数据49万余条,初步实现案源数据的“一池汇聚”。聚合法律法规检索、AI助手、专家咨询、类案推送、文书生成等智辅工具,初步实现了智辅工具的“一站整合”。设置可视化动态分析,自动抓取、多维分析办案数据,实时直观呈现分析结果,初步实现办案质效的“一目了然”。自平台运行以来,共智推民事检察监督线索8000余条,有200余条被有效转化为案件。通过AI助手、专家咨询累计为全省民事检察干警提供解答2800余条,类案推送、法条推送3万余次。平台在深挖案源、赋能办案方面的成效初步显现。

  三、推广应用模型,提升法律监督效能。一是择优推广实用模型。省检察院积极指导各地检察院通过直接应用、本土化改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实用管用、好用易用模型的应用力度,实现大数据模型应用全覆盖。如承德市检察机关借助“网络司法拍卖民事执行监督模型”筛查成案24件,并依法制发检察建议,法院回复19件,相关建议均被采纳。二是自主研发特色模型。省检察院鼓励各地检察院立足本地实际,自主研发实用模型。如张家口市桥东区检察院自主研发涉房产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类案件法律监督模型,共筛查2000余件案件,督促整改违规终本案件194件,执行到位金额超过500万元。三是专设民行数智平台模型库版块。在平台“类案监督模型参考”主场景分设模型库版块,嵌入全国、全省范围内应用成熟的法律监督模型28个,作为民行数智平台发现线索的渠道。

  民行数智平台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代表了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两种不同选择,在提升法律监督效能上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一步,河北省检察机关将深入落实最高检提出的“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数字检察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民行数智平台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推广和应用,推动河北民事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he.jcy.gov.cn/jcxw/gddt/jcyw/202509/t20250923_715083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检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检察内参 w.jc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