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检察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检察法制 > 正文

奏响“双语”法韵 零距离传递法治温情

时间:2025-09-15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一草一木总关情”。为进一步加强沿边口岸地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毁林毁草违法行为的认识,近期,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检察院立足职能定位,选派精通汉蒙双语骨干组成宣讲队,深入嘎查社区,组织开展 “毁林毁草”双语普法系列宣传活动,以法治力量护航边境生态保护。

  

  法治双声道 普法进社区

  

  

  

  

  

  

  检察人员走进巴彦社区、苏优勒社区、浩特陶海社区,向居民发放双语普法手册,并介绍当前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毁林毁草毁湿行为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居民代表们积极发言,分享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体会,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同时,检察人员还向社区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双语普法书籍,引导群众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蒙古包里话普法 法治春风暖草原

  

  

  为扩大宣传覆盖面,让生态保护知识惠及更多牧民群众,检察人员深入巴彦哈达苏木乌兰础鲁嘎查、东乌珠尔苏木白音乌拉嘎查,用汉蒙双语结合实际案例,向牧民宣传毁林毁草行为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需承担法律后果,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牧民详细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同时发放双语普法宣传手册,切实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广场奏响“双语”法韵 零距离传递法治温情

  

  

  检察人员走进巴尔虎广场开展普法宣传,将宣传阵地延伸至群众身边,通过“零距离”普法,让法治精神浸润人心。活动现场,检察人员通过发放双语宣传手册,用汉蒙双语仔细讲解毁林毁草行为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系统性危害,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林草资源保护与自身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耐心解答群众关于林地、草地保护的法律疑问,引导群众树立“生态红线”意识。

  

  

  

  

  

  

  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提升了群众对毁林毁草违法犯罪行为的认知度,增强了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和嘎查牧民对毁林毁草违法犯罪的认知,增强了生态保护法治观念。边境普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对法律的传播,更是对边境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守护。

  陈巴尔虎旗检察院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发挥双语宣传优势,常态化开展生态保护普法活动,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督打击力度,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xwzx/jcdt/202507/t20250703_702592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检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检察内参 w.jc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