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 我的镜头里从此多了把纪律的尺
时间:2025-09-15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清晨,一场夜雨初歇,微风轻拂金湖,薄雾中城市渐醒。我站在个旧市纪委监委大楼前,下意识摸了摸胸前工作证。
九年前,我同样摸着工作证走进屏边县融媒体中心,那时证上印着“见习记者”。如今,作为个旧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年长的“新兵”,我从地上积水倒影里瞥见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
九年的记者生涯,在我骨子里刻下了四个职业习惯:对时效性的追求、对真相的偏执、对现场的渴望、对文字的敬畏。这些曾让我引以为傲的“老本”,在纪检监察宣传战线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次撰写短视频脚本,我习惯用新闻导语开篇,领导提醒道:“纪检宣传不同于新闻播报,政策性、严肃性最重要。需吃透政策、把握形势,深耕细作。”此言让我顿悟自身短板:纪检监察知识的缺乏,我得学理论、学政策、学纪法。
以前在新闻战线时,我像猎豹般追逐突发事件:在滇越铁路人字桥上拍摄过“中国好人”杨有光,在抗疫前线拍过医护人员脸上的勒痕,行走20多公里山路拍摄过大围山巡护员的一天,也拍摄过老百姓农作物丰收时的喜悦……那些镜头里,有悲欢离合,有为了生态奋斗的脚步,更有人间大爱。如今,我的镜头对准了“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没有“新闻价值”的权衡,只有纪律底线的坚守。
那天,我在笔记本上写下:“纪检宣传的镜头,要有温度,更要有尺度。”
站在职业生涯的第二个起点上,我常常想起屏边县融媒体中心一位老师说的话:“记者最好的作品,是让自己成为时代的注脚。”如今,我依然在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时代,只是取景框从社会百态聚焦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前几天整理旧物时,翻出的2017年采访手记本上还写着新闻拍摄要点。而今,我的笔记本里写上了新修改的监察法措施使用解读、程序审批等业务知识。这种对比让我突然明白:无论是追逐现场的记者,还是守护纪法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守护着同一片土地,只是前者贴近新闻真相,后者捍卫纪律尊严。
窗外的小雨又开始淅淅沥沥,新一篇稿子已经在撰写。作为纪检监察战线上的新人,九年积淀的新闻理想,正在与纪律要求碰撞出新的火花。我想,当某天,我撰写的某篇稿件能让一个家庭筑牢清廉家风有所助益,那便是对这双重身份最好的诠释——因为宣传,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宣讲,而是让纪律的光,穿透岁月的迷雾,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个旧市纪委监委 李关伟 || 责任编辑 王文锦)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5/jijianrenshouji_0826/1412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9-15民事检察部门:认真履行民事...
- 2025-09-15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深化“派...
- 2025-09-15经济犯罪检察部门:依法惩治...
- 2025-09-15省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
- 2025-09-15职务犯罪检察部门:紧紧围绕...
- 2025-09-15紧盯水资源保护“小领域” ...
- 2025-09-15第三届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
- 2025-09-15变“盯数据”为“重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