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检察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检察法治 > 正文

追星追到违法犯罪,得不偿失!

时间:2022-04-16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检察网  

  

  手机号码遭泄露骚扰电话不断、航班行程信息被买卖形成黑色产业链、工作行程遭外泄被包车尾随……在粉丝经济不断兴盛的同时,个别粉丝肆意践踏法律红线的行为也层出不穷,有些极端粉丝甚至将恶意泄露的个人信息视为“追星福利”。

  近日,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公开审理。两名航空公司员工因出售飞机舱单及包括明星在内的公民个人隐私信息,被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两名粉丝也因购买涉案信息被控有罪(据4月13日《法治日报》)。

  尽管社会一直倡导粉丝理智追星,但实际上,疯狂追星一直在上演。2021年6月,有粉丝在首都机场聚集,并尾随跟拍某明星乘机,对机场正常秩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警方深入调查,还发现有两名粉丝非法获取明星身份及乘坐航班信息,并在明星粉丝群散播,最终这两名粉丝均被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刑。

  任何公民的个人信息均具有“隐私性”,但这在粉丝圈里却仿佛总被淡忘。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也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违反这些法律规定,行为人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非法获取明星航班信息,满足一定的条件还可能涉嫌犯罪。根据“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就属于“情节严重”,依法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被判处刑罚。

  法律规定如此明确,却偏偏有人试法而行。有些是因为无知,有些却是明知故犯,无视法律,不管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理由。追星本是件快乐的事,但追星追到违法犯罪,实在是得不偿失,不仅影响自己以后的个人发展,还可能反噬偶像本身,更侵蚀着饭圈文化的正向价值。所以,理智追星的首要一条就是要做一名合格的法治社会公民。

  粉丝出于追星的好奇心购买明星航班信息,可能是因为对法律的无知;但那些向粉丝兜售相关信息的航空公司内部人员却纯粹是为了利益而无视法律、铤而走险。对于这种行业“内鬼”非法泄露、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相关部门必须严查,并依法从重处罚。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最高检今年3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源头,其中不少行业“内鬼”泄露个人信息,涉及通信、银行、保险、酒店等多个行业。如何严防“内鬼”?除了法律的事后惩治外,恐怕还需相关行业自身做好提前预防,通过综合治理,合力扎紧个人信息保护“篱笆”。一方面,要加强制度防范,通过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内控机制,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等,强化员工保密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技术转化,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有效隐藏,避免相关信息被中途“劫持”。同时,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各个行业的常态化监管,通过加大违法处罚力度,激发相关企业和平台的主体责任,推动其积极主动构建预防用户信息泄露的“防火墙”。


原文链接:http://www.jsjc.gov.cn/shzs/fzzc/202204/t20220414_137280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检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检察内参 w.jc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