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鸠江:检察建议擦亮抗战遗址“历史底色”
时间:2025-10-16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司令部旧址周边环境清爽了,碉堡也还原了历史原貌,这些老遗址不仅‘活’起来了,更成了咱们家门口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9月3日,在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益心为公”志愿者开展的遗址回访现场,志愿者们望着修缮一新的两处抗战遗迹,发出由衷感慨。
鸠江区不仅是“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的始发地,更留存着多处承载抗战记忆的历史印记。此次回访的两处遗址,各有其厚重的历史分量:
一处是位于白茆镇五号村的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司令部旧址。这座始建于民国初年的周氏宗祠,在1943年2月至1944年12月间,曾是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司令部、中共皖南地委的核心驻地,更是七师皖南支队领导机关突破日军封锁、开展敌后斗争的“红色堡垒”,见证了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峥嵘岁月。
另一处是官陡街道飞翔路的赵家背碉堡。作为侵华日军修筑的军事工事,它不仅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的直接罪证,更是在2010年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成为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的重要历史坐标。
抗战遗址是镌刻着民族记忆的“活化石”,更是传承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核心载体。今年以来,鸠江区检察院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抓住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的契机,聚焦辖区抗战文物保护主动开展监督。
检察官通过查阅“安徽省长江流域文物资源涉鸠江区名录”,结合实地踏查、走访等方式,全面摸清辖区烈士纪念设施、抗战遗址遗迹的保护现状,最终发现上述两处遗址遗迹存在“保护短板”:周边杂草疯长、垃圾散落,部分墙体出现破损,既未设置规范的文物保护标识,也缺乏系统的保护说明,珍贵的历史遗迹“蒙尘”,亟待修缮。
6月,鸠江区检察院迅速向负有文物保护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对两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系统性维护。为确保整改精准有效,检察院还主动牵头,联合行政机关、属地街道及文物保护领域专家多次赴现场“会诊”,最终形成一套兼顾历史真实性与保护实用性的整改方案。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迅速落实整改:组织人员对两处遗址周边进行全面清障,清除杂草、清运垃圾;对破损墙体进行修补加固,对文物风貌进行保护性还原;同步增设规范的文物保护标识牌,健全文物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常态化保护打下基础。
“从‘杂草丛生’到‘风貌重现’,检察公益诉讼不仅修复了文物本身,更唤醒了大家对历史的珍视。”鸠江区检察院检察官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红色文化遗产与抗战遗址保护,以检察力量守护历史记忆,让更多“红色坐标”成为传承民族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的“精神灯塔”。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jcyewu/gyssjc/202510/t20251009_716668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10-16民事检察部门:认真履行民事...
- 2025-10-16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深化“派...
- 2025-10-16经济犯罪检察部门:依法惩治...
- 2025-10-16省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
- 2025-10-16职务犯罪检察部门:紧紧围绕...
- 2025-10-16北疆蒙芽丨同心礼赞中华 法...
- 2025-10-16北疆蒙芽丨敲响法治“上课铃...
- 2025-10-16检察日报:多方同心 共护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