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检察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检察时评 > 正文

勤苦俭约 未有不兴

时间:2025-10-16   作者:佚名   来源:宁夏纪委监委网  

  “勤苦俭约,未有不兴。”语出《曾国藩家书》,意为人若能勤劳刻苦、节俭朴素,其事业没有不兴盛发达的。此言虽简,其理甚深。无数事实表明,勤苦力行方能卓然有成,俭约自守方可久盛不衰。若想成事兴业、行稳致远,必当克勤克俭、笃行不怠。

  勤苦乃成事之本。古语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凡事勤则成、怠则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纵观古今,凡有所建树者,多是勤苦力行之人。“书圣”王羲之,隶、草、楷、行各体皆善,笔法自成一家,然“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其书法臻于“天然”之境,关键就在于勤学苦练。郑板桥自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数十载如一日,痴于画竹,其用功之勤、用心之苦,实乃常人所不能及。历史反复证明,成功源自勤苦耕耘,没有捷径可循,唯有付出超常艰苦,方能登临非凡之境。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俭可立名成业,侈则堕落自败。北宋名臣范纯仁注重俭约修身,亲书《布衾铭》于案头,用“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躯”自警,备受时人赞誉;南宋倪思立下“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子孙”的家训,告诫后人俭约自持、谨身节用,方能家庭丰裕、家道长久……可见,治身、治事、治家,皆离不开俭约自守,俭约与否是影响个人成长、家业兴旺、事业兴盛的关键。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勤苦俭约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回望百余年光辉党史,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的朴素哲理。谷文昌“每次下乡都带着锄头,走到哪里就劳动到哪里”,一件旧大衣一穿就是数十年;张桂梅“钱花在自己身上舍不得,花在学生身上舍得”,坚持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他们讲牺牲不讲索取,讲奉献不讲享受,以“小我”之勤苦,兴“大我”之事业,将艰苦朴素、一心为公镌刻在党的历史丰碑上。正所谓,勤于行则事治,俭于己则身修,那些勤苦俭约、勤廉为民的人,成就的不只是事业,更是不凡的人生。

  历史与现实昭示,勤俭这个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应将勤俭二字牢记心头,坚持以勤成事、以俭兴业,坚定“要登绝顶莫辞劳”的信念,常怀“以俭治身,则无忧”的清醒,拿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克勤克俭、苦干实干,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蔚然成风。(蔡镇元)


原文链接:http://www.nxjjjc.gov.cn/xbnxjw/lzjy/lzsp/202510/t20251014_10464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检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检察内参 w.jc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