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检察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检察资讯 > 正文

努力创造群众满意的政绩

时间:2025-09-11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纪检监察网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履职的价值导向和行动准则,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的关键所在。

  正确政绩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源于党和人民,理应用于为民谋利。正确政绩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观。在做规划、作决策时,党员干部要摒弃短视行为,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正确政绩观还是强调实干与担当的政绩观。创造业绩,不能靠投机取巧、搞形式主义,而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干好为民造福的实事。

  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急于求成,热衷于搞看得见的“显绩”,忽视关乎长远发展的“潜绩”;更有甚者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委原书记陈华在2017年,不顾当地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实际,未经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执意上马总投资2230万元的旅游项目,短短半年该项目便因入不敷出停止运营,当地群众反映强烈。脱离实际的项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金,更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增进民生福祉、赢得群众认可。唯有把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尺”,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统筹好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尊重客观规律,不做竭泽而渔的短期“买卖”,例如牺牲环境换取GDP增长;另一方面,要保持耐心定力,甘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既立足当下解决现实问题,又以战略眼光谋划可持续发展。

  政绩观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价值追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从思想深处筑牢防线,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唯有如此,才能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真正将政绩镌刻在群众的心坎上。(林婧)


原文链接:http://www.bjsupervision.gov.cn/ywyl/202509/t20250910_880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检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检察内参 w.jc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