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检察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检察法治 > 正文

警惕破解网游防沉迷成非法商机

时间:2021-10-19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检察网  

  

  被称为最严网游新规实施一个多月来,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监管持续加码,网游服务平台也在实名验证、人脸识别等方面加强了管理。但同时也要看到,网络游戏的风靡,对未成年人巨大的吸引力,以及游戏管理仍有漏洞的现实,让违反规定者还有不小的钻营空间。这就诱使一些平台和不法分子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和游戏实名制要求,钻技术和管理的漏洞获取不法利益。

  据《南方都市报》《北京日报》记者近日调查报道,新政实施一个多月以来,特别是“十一”假期期间,仍有一些网游平台未设置防沉迷系统,比如单机版游戏无需注册认证,打开即可玩;有些平台观看网游在线直播、解说短视频不设限,成了新的沉迷对象;还有网络游戏租号平台以出租账号、开发防沉迷破解软件等方式,吸引未成年人购买。

  帮助未成年人逃避防沉迷监管,竟成了新商机。网游周边的破解器、衍生品、替代品等等,有的成了未成年人私下口口相传的“神器”,有的比网游本身还有吸引力和诱惑力。这些技法还在不断“创新”中,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突破技术和管理限制的产品,给防沉迷规定深入落实造成不小障碍。这些帮助绕过防沉迷系统设置的违规手法,除了纵容未成年人无限制玩游戏、让国家规定沦为一纸空文的恶劣影响外,还可能滋生比玩游戏危害后果更严重的犯罪。一些地方已有相关案件发生,不法分子打着“破解防沉迷”的幌子,骗取未成年人及其家人个人信息,继而实施盗号、诈骗钱财等违法行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

  这些在规定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亟须引起监管部门重视。防沉迷机制不能只聚焦网络游戏限时问题,还要关注网游周边产业甚至灰色产业发展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这意味着落地落实“最严规定”,不仅要利用好现有技术和平台,还需要更多前瞻性举措,如完善游戏账号租售平台管理,将防沉迷规定进一步向网游替代品衍生品延伸等,强化监管的全面性和创新性,努力扫除死角、堵住漏洞。“最严规定”还要配上“最严执法司法”,而对于灰色产业发展涉及的违法犯罪,司法机关应严厉打击,广泛开展案例宣传,为落实“最严规定”提供最有力的司法保障。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技术日新月异,只靠技术防沉迷,防不胜防。防沉迷系统并非一劳永逸的万能神器,只是兜底之策,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网游负面影响是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被动“防”的强度,更要提高主动“控”的力度,加强家长监护,科学安排未成年人生活,最终达到提高未成年人自律能力的最终目的。


原文链接:http://www.jsjc.gov.cn/shzs/fzzc/202110/t20211011_12891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检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检察内参 w.jc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