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维护民企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得怎么样?这场新闻发布会晒出成绩单
时间:2021-03-16 作者: 来源:
新闻发布会现场
10月28日上午,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甘肃省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有关情况。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丁霞敏,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益民,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白芙蓉,省工商联商会工作部部长刘昶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宣教处处长常小锐主持。
新闻发言人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丁霞敏
甘肃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益民
甘肃省工商联商会工作部部长 刘昶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 白芙蓉
会上,丁霞敏通报了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
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5月14日,省检察院与省工商联联合召开动员部署会,在全省推开“维护民企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以“省级部署、三级联动、分年实施、分层推进、分类指导”为原则,紧紧围绕民营企业实际需求,推出“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的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建立常态化防错纠错办案机制;对民营企业及其负责人依法审慎使用强制性措施;在民营企业及其负责人涉嫌职务犯罪案件中落实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稳妥办理涉民营企业公益诉讼案件;加强对涉民营企业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生效民事裁判及行政非诉执行情况的法律监督;开展支持民营企业起诉工作”等十大服务保障措施,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按照专项行动安排部署,自6月份开始,全省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了“千人进万企”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活动,截止9月30日,共走访民营企业10761家,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线索1121条,通过提供咨询、协调沟通、依法监督等方式,处理办结304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了一批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全省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起诉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扰乱市场秩序等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犯罪805人,监督纠正有案不立、立案不当、侦查活动违法等48件次;对涉非公经济债务纠纷、股权分配、知识产权等民事行政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18件,积极营造法治营商环境。
亮点和成效
积极创建服务民企新机制。专项行动推开后,全省各级检察机关迅速成立“一把手”总负责的领导小组,在落实省检察院、省工商联制发的《实施方案》基础上,按照“联系全覆盖、对接常态化、服务专业化、保障法治化”的要求,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创建服务民企的新模式、新机制,不断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嘉峪关市检察院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平凉市检察院派出检察服务室入驻市工商联、政务服务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兰铁分院与成都、南宁铁检分院共同签署加强沿线铁路检察机关协作配合的工作意见,携手为“兰渝”“渝桂”等南向通道沿线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与兰州一带一路贸易商会签订《检企共建合作协议》,构建多元化保护格局,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提供全面综合的法律服务。
深入走访助力民企解忧困。全省检察机关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服务民营企业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千人进万企”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活动,组织2855名检察干警登门走访本地大中小微民营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收集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发现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线索。对收集到的问题线索,以“尽我所能、倾我全力”的态度做好处置办理工作: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和事项,快速分流到相关业务部门,综合运用检察建议、抗诉、纠正意见等措施,及时办理,限期办结,书面回复;对“融资难”“执行难”等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沟通有关方面协调解决;对重点案件和事项,采取院领导挂牌督办的方式,加大办理力度。通过联络、保障、监督、服务等方式,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保“民”权、护“民”利,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截止9月30日,全省检察机关对收集汇总的1121条问题线索,移送分流813件,已办结304件,向企业回复办理结果264件。各级检察院领导挂牌督办问题线索399件。 依法履职优化营商软环境。全省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民企案件中,严格落实最高检关于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11条执法司法标准,准确把握法律政策,努力做到“尽职不越权、参与不干预、保护不偏倚、服务不添乱”,最大限度降低检察办案环节对民营企业造成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检察机关对没有社会危险性,不限制人身自由也能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落实“少捕慎诉少监禁”刑事政策,审慎使用强制性措施,依法不批捕133人,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77.33%;充分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118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较去年同期上升96.67%;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监督变更强制措施6人。
下一步打算:四季度,省检察院将借力正在开展的“做优刑事检察工作百日大提升行动”,以院领导挂牌督办问题线索为抓手,继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发挥检察智慧,有效整合执法司法资源,与工商联、工商、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协作,抓好在办线索问题的处理和解决。通过办理一批有影响、标志性的案件,让民营企业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积极营造我省良好营商环境贡献检察力量!
张益民通报了全省工商联系统开展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
省工商联充分发挥职能,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截止目前,全省专项行动联合走访民营企业10761家,各级工商联领导干部陪同走访478家,召开座谈会议、联席会议185次,收集汇总企业诉求、困难问题、案件线索千余件,已办结304件,正在办理案件308件,协调移送其他部门509件,已反馈企业264件。
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广泛联系商会、民营企业的优势,积极配合同级检察机关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并将专项行动与贯彻落实省委“千企调研纾困”行动部署深入融合,了解收集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深入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认真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进一步优化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认识和建议》的调研报告,为持续开展民营企业减负增效、纾困解难、优化环境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建议。
持续加强法治宣传。全省各级工商联通过宣讲法律、阐释法规、解读政策、维护权益、解析案例、排查风险、警示教育等,寓生动的法治宣传于鲜活的法律服务之中,截止目前,各级工商联及所属商会已累计举办法律宣讲、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385场次,为千余家民营企业了提供法律服务。
强化机制渠道建设。探索完善了检察院与工商联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和协调沟通机制,通过省工商联移送民营企业疑难案件7起,经省检察院与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各市州检察院协调沟通,正在妥善解决之中。
推动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全省工商联先后与政法委、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问题56起;酒泉市委市政府制定“一企一策”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制定10项具体帮扶措施,帮助解决企业在经营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山丹县出台了《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实施方案》,选派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担任民营企业的“首席服务官”,对民营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并建立“首席服务官”考核评价办法和动态管理机制,深受各方面欢迎。
下一步,各级工商联将积极配合检察院做好跟踪落实,在加强工作规范性,推进工作常态化,扩大工作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并总结、提炼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答 记 者 问
@人民日报记者
1.请介绍一下在开展千人进万企摸排工作中,企业反映的重点问题线索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检察机关如何专项推进?
答: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企业反映的涉法涉诉问题中,数量最多的是民事纠纷,其次是执行难的问题。对于企业反映的民事纠纷类线索问题,如果涉及的债权债务比较清晰,我们会依法组织协调处理,快速、低成本的解决企业的问题。如果双方分歧比较大,争议问题、双方责任比较复杂,我们会建议企业提起民事诉讼,同时有针对性的提供法律咨询。对企业提起民事诉讼的,我们会依法对法院的审理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企业反映的执行难问题,经过审查,如果确属法院执行不力,我们会通过发检察建议等方式,依法进行监督,督促法院尽快依法履职。收集到679个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各类社会综合治理方面的问题,对这类问题,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对接,协调沟通,商讨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跟踪推进,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
@兰州晨报
2.工商联所属商会作为工商联的基层组织,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工商联所属商会作为工商联的基层组织,是工商联发掘工作潜力,扩大工作覆盖,增强工作成效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工商联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依靠力量。下一步我们的具体措施一是深入贯彻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关于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开展普法宣传工作;三是积极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和政府助手作用;四是打造商会调解品牌,加强法律援助;五是依托商会加强行业自律和经济服务。
@中新社
3.请问检察院在全省推进“维护民企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以来,是怎样帮助企业和企业家排忧解难的,发挥了哪些法务职能,对企业都有哪些警示和建议,遇到什么困难?如何破题?
答: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们首先通过“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到企业去了解情况,收集线索,对问题线索采取案件化办理。对于不属于司法领域的问题线索,创新工作方法,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推动问题解决。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务建设不重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困难的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搏击打拼,守法是前提更是底线。守法首先要懂法,其次要完善企业法务建设,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到位,确保始终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生产经营。下一步专项行动还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对检察职能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依法解决,对职能范围外的问题,做好沟通协调的桥梁,发挥好法律监督机关的优势,相信通过全省检察机关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努力下,这次专项行动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甘肃电视台《财富甘肃》
4.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营商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总体向好的趋势明显,目前,是否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答:新时代、新环境对民营企业合规经营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企业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与问题。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仍不到位,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有待加强;二是工作开拓创新不足,工作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三是对民营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教育引导工作还需加强。
@检察日报
5.相关部门对挂牌督办问题的处理成效如何?
答:在省检察院的部署下,全省三级检察院共有351名院领导挂牌督办了399件问题线索。这些问题线索要么疑难复杂、涉及面广,要么在当地具有典型意义。截止目前,挂牌督办的399件问题线索中,少部分已经得到解决,大部分还正在协调解决当中。省检察院会根据工作进度,及时了解挂牌问题线索的办理情况,督促各地按照要求的时间节点推进解决。
会上,还发布了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通过审查起诉、审查不起诉、提出抗诉、检察建议等办案的手段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5个典型案例,和检察机关本着“尽我所能、倾我全力”的态度,通过积极协调沟通、释法说理等办案以外的方式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的5个典型事例。
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甘肃经济日报、兰州晨报等13家媒体记者参加。
最新信息
- 2021-03-16公益诉讼检察积极融入区域一...
- 2021-03-16尊湃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
- 2021-03-162025年跨省交叉巡回检察...
- 2021-03-16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积极参与...
- 2021-03-16发挥地域魅力 淮安经开区检...
- 2021-03-16全省检察机关“违规异地执法...
- 2021-03-16省检察院检委会专题分析研判...
- 2021-03-16张毅参加所在党支部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