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球:我的100天援疆履职记
时间:2025-09-28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援疆履职记
——岳西县检察院干警 王球
2025年5月26日,当飞机降落在和田机场,干燥的风裹挟着昆仑山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知道,这场跨越八千里的援疆履职,正式拉开了序幕。如今,站在金秋9月的节点回望,100天的时光,恰好是援疆之旅的“中场”。这三个多月里,我带着“把安徽检察经验带到和田”的希望,以检察履职为笔,在昆仑山脚下书写着自己的“期中答卷”,也在与和田检察同仁的并肩作战中,读懂了“援疆”二字背后的责任与温度,更收获了一段双向成长的珍贵记忆。
办案一线:以“皖检精度”解难题
初到和田地区检察分院,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沉”入办案一线。面对地域差异,我一边熟悉当地司法实践特点,一边用专业能力啃下“硬骨头”。在参与办理上诉、逮捕以及申诉案件中,反复核对证据链,确保法律适用精准,细致审查社会危险性要件,兼顾惩治犯罪与保障合法权益,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化解矛盾心结,从证据审查到法律适用,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既确保案件质量,也努力让“安徽经验”与和田实际精准对接、落地生根。
100天里,我累计指导17件案件办理,参与12次案件讨论,还提前介入2件职务犯罪案件。记得在讨论一起开设赌场案时,针对“是否构成赌博罪”“贵重款物如何界定”“涉案人员分层处理”等争议点,我结合安徽办理同类案件的实务经验,和大家一起梳理法律逻辑、拆解办案难点;遇到未检案件中“证据标准把握”“隔空猥亵认定”等复杂问题,我采取“一对一”辅导的方式,逐份分析证据材料,帮助青年干警厘清办案思路。看着他们从“眉头紧锁”到“豁然开朗”,我愈发感到,援疆办案不仅是解决个案难题,更是在传递一种规范履职的“检察思维”。
赛场内外:用“辩论火花”育人才
得知当地要组建队伍参加全区公诉人法庭论辩赛时,我和其他援疆干警承担起了指导任务。从“零准备”到“拿奖项”,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和队员们几乎天天“泡”在一起:赛前帮助大家从案例中挖掘辩点,引导他们用证据细节支撑观点、用法律条文强化逻辑;陪同参赛选手进行模拟对抗,对论辩时的语气、攻防节奏进行细致指导,在每次模拟对抗后再进行全面复盘,总结经验方法。
当比赛传来喜讯——荣获团体第二名、优秀组织奖,还有1名队员获“最佳辩手”、1名队员获“优秀辩手”时,大家激动地和我们分享这份喜悦,和田地区分院还向我所在的岳西县检察院发出《感谢信》,捧着这份沉甸甸的认可,那一刻,我明白,这场论辩赛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名次本身,它点燃了当地干警钻研业务、精进技能的热情,而这份“成长的火花”,正是“皖疆共建”最珍贵的成果。
提质增效:凭“三个管理”赋新能
作为长期从事刑事检察业务工作的干警,我深知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是推动高质效办案和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援疆期间,我牢牢把握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针对性开展专项指导:立足业务管理建立数据分析研判机制,聚焦案件管理不断优化案件繁简分流、案卡规范填录等重点环节,再到围绕质量管理进一步强化法律文书质量、精准把握抗诉案件标准等,将安徽成熟的工作方法转化为“可落地、可复制”的指导方案,帮助大家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水平。
同时,我还参与了20件案件的质量评查工作,围绕案卡填录规范性、法律文书质量、法律适用准确性等方面,逐项“挑刺”“补漏”;在优秀法律文书初评中,围绕“格式规范”“结构灵活”“论证充分”“指控有力”等方面细化标准,既指出不足,也树立学习标杆。看着案件质量明显改善,我真切感受到,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当地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援疆的“硬核价值”。
100天的“期中答卷”,写满了履职的充实,也承载着与和田检察同仁的并肩情谊。接下来的援疆时光,我会带着这份“中场”的收获,继续扎根一线,把更多安徽检察的好经验、好做法融入和田实践,用扎实的行动,完成好这份跨越八千里的“援疆答卷”。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dwjs/jcwh/202509/t20250922_71494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一湖碧水润洪泽
最新信息
- 2025-09-28省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
- 2025-09-28“黄沙狮子,我们来守护”
- 2025-09-28年味渐远 岁月如歌
- 2025-09-28如果你要写“检察蓝”……
- 2025-09-28与诗词作伴,共赴春天
- 2025-09-28万家忧乐到心头
- 2025-09-28广东检察机关2个集体,8名...
- 2025-09-281标兵+2能手!广东省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