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检察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检察技术 > 正文

六安舒城:数字赋能检察监督提质增效

时间:2025-09-15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2025年3月20日《安徽法治报》头版

  原标题

  数字赋能检察监督提质增效

  见习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钟臻

  3月14日,记者从舒城县人民检察院获悉,2024年以来,该院依托检察大数据理念,构建“数据驱动、模型牵引、全程覆盖”的监督体系,实现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节点监督向全程监督、数量监督向质效监督三大核心转型。

  从被动监督到主动监督,大数据构建社会治理“预警系统”。针对重复性违法行为和社会治理痛点,以数字检察模型为引擎,变“事后纠错”为“前端防控”,以模型驱动社会治理。如通过构建“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监督模型,挖掘诈骗、合同诈骗线索,提前阻断违法风险;针对侵占农田补贴、基建招投标乱象等高频问题,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3件,推动行政单位源头整改。再如创建审判违法类案监督模型,向审判机关制发检察建议2件,实现“个案纠偏”向“类案治理”升级。

  从节点监督到全程监督,数据全链条穿透实现监督无死角。依托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构建“立案-侦查-审判-执行”全流程监督闭环。应用最高检及省级院监督模型19个,精准识别线索469条,监督范围横跨刑事立案、行政违法、刑事执行等多领域,纵向贯穿案件办理全周期。通过数字监督全程留痕技术,对线索发现、核查、整改等环节动态追踪,确保监督效力贯穿司法活动始终。例如,在刑事执行监督中,通过数据比对发现违规减刑、假释线索16件,推动监督从“碎片化抽查”升级为“系统性扫描”。

  从数量监督到质效监督,人机协同激活监督“乘数效应”。坚持“业务需求导向、技术反哺实战”理念,以大数据模型为支点,撬动监督质效跃升。智能筛查与人工精审结合,在侦查监督领域,通过5个自建模型对大量案件自动初筛,分流无效信息,检察官可集中精力核查高危线索,提升个案处理效率。建立“监督-反馈-整改”数据闭环,将检察建议采纳率、整改率纳入行政机关考核指标,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执法规范化动力。通过大数据模型发现的企业违规开采地下水线索且整改率达100%,实现“监督一案、治理一片”的质效目标。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kjqj/202503/t20250324_688430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检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检察内参 w.jc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