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检察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检察文化 > 正文

新时代“五好”基层院建设 | 汕头检察:“一院两品”新亮点

时间:2021-10-19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检察院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着力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功能

  坚持以业务建设为重点

  着力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坚持以品牌建设为抓手

  着力培育“一院两品”新亮点

  坚持以人才建设为核心

  着力打造过硬检察队伍

  

  新时代“五好”基层院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汕头市检察机关深刻把握“强基导向”精神内涵,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检察工作主题主线,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大力开展“一院两品”“一部多品”等创新创先和品牌打造工作,扎实推进新时代“五好”基层检察院建设。2020年10月14日,最高检召开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表彰大会,汕头市检察院获评“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金平区检察院获评“第七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龙湖:开动“特区马达”,提升办案质效

  2020年来,龙湖区检察院积极适应司法改革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检察业务工作新的更高要求,与时俱进更新检察工作理念,多措并举推进“特区马达”品牌建设,以降低“案-件比”为工作目标,力求刑事业务工作效率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突破性发展。

  一是检察官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工作思维,严格控制“延长审查起诉期限”和“退回补充侦查”;二是定期进行分析,成立办案组定期对在办案件进行摸查,并针对案件受理总体情况,提出阶段性具体目标及应对措施;三是转变办案理念,引导检察官树立效率和效果同重的办案思维,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诉讼时限,减少诉讼环节,提高办案效率;四是完善配套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和快速办案的新机制。

  

在“特区马达”品牌引领推动下,龙湖区检察院办案质效稳步提升。2020年,龙湖区检察院“案-件比”为1:1.14,位列全省140个基层检察院第十一名、全市基层检察院第一名。今年以来,案件比为1:1.09,同比降低0.04。

  金平:主动探索创新,做好司法救助

  “谢谢金平区检察院,让我能够继续接受治疗。”“谢谢各位检察院的同志,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这是被救助者对检察工作的肯定,也是金平区检察院主动作为、不断探索创新,全力做好司法救助工作的动力。

  

  金平区检察院采取部门协作、加强宣传等方式,多措并举,开拓案源,做到应救尽救、应救即救。一是加强宣传,增进群众对司法救助工作的认知。做好“一对多”宣传,将司法救助相关法律条文和政策规定印发成小册子,摆放在工作区域以供来访人员阅读;做好“一对一”告知,在与来访人员的沟通中详细了解情况,对于初步符合受理条件的,积极主动告知其有提出司法救助申请的权利。二是灵活司法,让救助落到实处。该院在办理一宗司法救助案件时,基于申请人系文盲、视力一级残疾,该院决定受理申请人的口头司法救助申请,并主动到当地派出所、居委会及申请人家中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尽可能为申请人提供方便,让其少跑腿、少费神。三是主动回访,巩固救助效果。救助金发放后,通过电话、上门走访等方式,对申请人进行回访,有效巩固救助成效。四是联合救助,形成多方合力。主动与当地民政部门、街道、社区进行协调,开展爱心接力活动,以达到短期救助与长远帮扶有效衔接,确保被救助人生活回归正轨、不因案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新时代“五好”基层院建设活动开展以来,金平区检察院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7件,救助11人,发放救助金29.98万元,当事人送来锦旗5面,感谢信2封。金平区检察院探索建立的对救助对象的回访机制,被《汕头日报》等媒体以“司法救助解了他们燃眉急”作专题报道。2020年,金平区检察院被共青团汕头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

  濠江:立足公益诉讼,助推基层治理

  濠江区检察院结合本地区山、林、水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以公益诉讼检察为抓手,提炼社会治理监督重点,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构筑公益诉讼“濠江模式”。立足濠江地理特点,形成以“山水检察”为特色的公益诉讼“濠江模式”,将环保理念融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2019年来,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15件,发出检察建议书15份,对1宗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提起诉讼,督促山体复绿50亩、整治河道41公里、水域8000多平方米、清理非法养殖牡蛎桩杆3000多根。

  借力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2020年,濠江区检察院与濠江区自然资源局联合签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监督与自然资源行政执法衔接工作的意见》,为实现执法信息无缝对接、案件通报移送跟进等规范化监督奠定基础。同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监督案件中,濠江区检察院把查清事实和深入细致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相结合,促成双方当事人在检察民事监督环节达成和解协议,圆满化解长达19年的民事纠纷。

  深度助推社会治理。紧扣濠江区委“115”工作思路,聚焦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对广澳湾河渡海域被违法占用并用于无证养殖、违规发放养老金和区管直管公房管理等进行监督并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有关部门主动履职、依法整改,服务保障“一江两岸”“一号工程”整治开发。同时,挖掘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深层次问题,专门就改善法院民间借贷案件审理、自然资源监管保护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书12份,助推法治濠江建设和濠江打造全省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

  澄海:保护知识产权,助建营商“良田”

  澄海区是全国的“中国玩具礼品之都”,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众多,为维护企业正当权益,澄海区检察院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积极发挥职能,保护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知识产权。

  

  依法提前介入涉民营企业案件,有针对性的引导侦查取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有效保护创新主体的活力。健全“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文广新局2020年度的147宗涉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进行集中核查,坚决监督纠正以罚代刑、有案不移送等行为,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创新全方位宣传模式,编印《履行检察职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手册,在区科创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基地,开展“检察护航民企发展”主题开放日活动,派员进企业宣讲,在检察院门口设点宣传。今年4月份,澄海区检察院“保护知识产权网上展厅”正式上线,通过网络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工作举措、典型案例等内容向群众呈现,这是澄海区检察院针对知识产权案件从专业化办案向多元化服务发展的重要举措。

  

  品牌创建引领下,澄海区检察院保护知识产权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展,工作成绩突出。该院原侦查监督科获得2018年度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一等奖”;“打造品质澄检 护航民营经济”被省检察院选入新时代“五好”基层院建设创新案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创新项目——保护知识产权始于心,支持创新发展践于行”入选汕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创新项目。

  潮阳:“社会治理+”模式助力共建共治共享

  近年来,潮阳区检察院认真对标对表新时代“五好”基层院建设标准,牢牢把握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塑造有亮点、有特色、有温度的“检察品牌”,认真答好检察融入社会治理的时代考题。

  “社会治理+公益诉讼”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检察机关积极主动担当公益代表,聚焦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部署10余个专项活动,分领域促进集中整治,守护碧水蓝天净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20年来,共受理行政公益诉讼线索31件,立案21件,办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19件;受理民事公益诉讼线索3件,立案2件,办理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2件。

  “社会治理+城市建设”助推管理水平提升。聚焦“小井盖”大问题,确保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制定《关于开展持续落实“四号检察建议” 守护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活动的实施方案》,联合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潮阳区内25条主干道的2197个窨井盖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排查,结合案例对“四号检察建议”进行宣讲,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社会治理+未检工作”精心呵护祖国未来。构建双向保护的办案机制,坚持贯彻“少捕、慎诉、少监禁”的原则,致力于感化、挽救未成年人,2020年来,依法办理相关案件88件158人。构建社会观护的帮教机制,组织18名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涉案人员及其法定代理人到该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接受训诫。构建立体融合的救助机制,积极开展国家司法救助与心理疏导,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特色多元的预防机制,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6场,引导4500名学生扣好人生法治扣子,多方联动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就青少年租住旅馆、吸烟等问题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7份,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社会治理+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平台和多元化救助延伸协调衔接机制,不断巩固优化提升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工作理念、机制、成效。对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的五类农村地区贫困当事人切实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2020年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0件,救助17人,发放救助金37.5万元,努力做到“应救尽救”“应救即救”,助力打赢脱贫攻坚。

  潮南:“同心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近年来,潮南区检察院持续做好党建品牌“抛光打磨”,创新“同心圆”工作法,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以建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为“圆心”。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注重思想理论武装,构建常态化中心组学习机制,2020年来共开展专题学习42次、集体研讨19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打造党建文化品牌,开展“90后讲党史”主题经典诵读、拍摄“一生见证”“红色阅读正当时”“童心向党”等原创视频、组织“红歌快闪”等活动。各党支部通过主题检察沙龙、青年理论读书班交流会、党史知识竞赛、业务骨干登台授课等形式开展支部活动,将检察业务融入了支部活动,持续推动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共提升。

  以发挥党员典型示范引领为“半径”。坚持求极致的理念,深化运用“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2019年以来“案-件比”持续下降;坚持少捕慎诉慎押的司法理念,办案质效显著提升。积极与职能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共联,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工作。突出检察公益诉讼的政治属性,开展诉前和解,探索构建“司法+生态修复”的办案模式;成功追缴国有土地出让金高达上亿元;针对人民群众食品、药品等安全问题,发出检察建议5件,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助力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发出督促履职检察建议。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两年来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58多万元,一宗司法救助案被评2020年度全省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优质案例。

  

  以扩大党建引领服务发展覆盖面为“周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2020年来共开展案件公开听证6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爱心助学,多次组建法治青年先锋队开展送法进社区、进校园,实现法治惠民。

  南澳:“检察蓝”守护“生态绿”

  2020年以来,南澳县检察院积极创建“检察蓝”守护“生态绿”业务工作品牌,综合运用刑事打击和公益诉讼“组合拳”,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花园岛,构建守护南澳最美海岸线司法屏障。

  建立健全外部协作机制。与县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河长+检察长”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对河库治理中的重点工作、重要案件、信息互通共享、案件线索移送、调查取证、联合执法、交流培训、宣传总结等多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发挥河长、检察长在各自领域中职能作用,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形成行政执法和检察监督的工作合力,统筹兼顾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充分运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平台,综合利用多元监督手段,强化对生态环境领域案件的监督,有效改善刑事打击力量在生态环境危害行为惩治领域中的缺位现象,共监督立案2宗。主动与汕头海警局南澳工作站对接,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资源共享和案件通报反馈机制、刑事案件提前介入机制、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海上诉源治理协作配合机制、联合调研和巡查工作机制、跟班学习机制等七方面达成协作意向,努力在海上刑事犯罪打击、海洋行政执法、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修复补偿、海上非诉纠纷化解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开展“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向县农村农业和水务局、深澳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对养殖海域和岸线进行全面巡查清理,提高废弃泡沫浮球无害化处理能力,严防造成陆地次污染或者“回流”入海,全县累计清理整治养殖海域面积约22980亩,包括虎屿海域片区在内的南澳辖区海域白色泡沫球已清理完毕。向县海洋综合执法大队、县农村农业和水务局、云澳镇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履行职责,及时清理遗弃在渔港内的废损渔船及生产、生活垃圾,严防废损渔船及生产、生活垃圾污染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渔业船舶安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活动,对2018年以来检察建议书落实整改情况开展回访调查、跟踪监督,坚决杜绝存在问题的反弹。

  

  来源:汕头检察


原文链接:http://www.gd.jcy.gov.cn/jcwh1/202110/t20211014_339763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检察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法行天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检察内参 w.jc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